知识学院

寺库网: 我是奢侈品 玩起态度营销

文章出处:hogoole.com │ 网站编辑:admin │ 发表时间:2015-01-23 │ 我要分享

      传播背景:

  双十一、双十二期间,天猫、苏宁推广出位,激发购物欲;京东转打温情牌和服务牌,占据用户视线。作为服务土豪级客户的电商,寺库第一次集中、大规模的对外输出其高端、国际范儿的品牌形象,推广其1217寺库奢侈品购物节。

  传播目标:

  通过传统广告和互联网的集中宣传,最大限度提升目标用户对寺库1217奢侈品购物节的关注,从而促进交易额。

  媒体策略:

  奢侈品的目标用户较分散,从20岁的年轻人到40岁的成功人士都有覆盖。

  寺库网第一次投放电视广告,既要从品牌考虑选择最王牌、广告价值最高的节目,又要考虑受众。在这样的策略之下,寺库选择了浙江卫视的《RUNNING MAN》和江苏卫视的《非诚勿扰》两大黄金节目,以及广泛覆盖男性用户的CCTV5。除此之外,还选择了DSP广告投放和广泛覆盖目标用户的社交媒体--微博和微信。

  创意策略:

  为了给第一次认识寺库的人留下高端、优雅、可信赖的第一印象,首支广告应具备十足的国际范。而为了烘托温馨的圣诞气氛,还需要第二支TVC,把奢侈品、礼物、节日联系在一起,为消费者提供奢侈品的消费场景。

  在楼宇广告上,以信息推送为主,通过DSP和PR、EPR的设置让消费者在主动检索中获得更多品牌信息。而社交媒体则需要在传播性、趣味性上考虑创意的落地,具体包括海报、互动页面、段子等。

  执行过程:

  第一波:TVC电视广告登陆

 

 

  "寺库,我是奢侈品"--落版由性感的法国女声以寺库的口吻讲出来,娓娓动人,增强了用户共鸣。广告播出后,新媒体针对这句话开启了"我是奢侈品,我不……"话题活动,把"奢侈品"和拜金概念划清界限,获得网友的热烈参与,眼红的同行也趁机玩起了"我是奢侈品"的活动 。

  第二波:分众上线 用户生活圈包围

  跟京东、天猫、唯品会电商一样,寺库选择分众传媒作为12.17购物节推广渠道,笔者认为这和分众传媒对于电商引流效果有显著关系。内容上,干净利落的品牌展示和12.17购物节信息输送,视觉感觉明快。

  第三波:新媒体病毒蔓延  12.17极速升温发酵

  社交媒体是促进1217购物节信息落地的最好平台。先是"反1217得永生,倒霉的寺库真是醉了"帖,从搞笑图文,到1217请假单,做足了事件营销--1217到底是个什么日子?

  反向推广的策略,恰恰引发好奇,让内容有了传播性,达到了广泛传播的效果。

  寺库发现12月17日是罗马教皇的生日,于是新的创意产生:用年轻人喜欢的漫画形式,让奢侈品跟教皇展开对话。虽然融合了1217购物节促销信息,但跟品牌结合点算得巧妙幽默,年代和称谓的设定让人会心一笑。

  紧接着,《天性放肆》趣味海报登场,态度鲜明,张力十足。创意从动物最原始的"放肆"、"野蛮"天性出发。提醒网友转换对奢侈品消费的意识--爱奢侈品是一种天性,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。因文案和画面都唤起年轻人追求个性、态度的共鸣,获得了大量网友认同。

  相比淘宝的"真人秀"和京东的"很黄很暴力",做为奢侈品电商,还是保持了品牌的基调,漫画风格冷艳。

  最后,寺库也高调了一把,搞了一个"最牛福利寺库价值百万特斯拉车队送加班MM"。

  差异化路线,从公司福利角度超热话题,不少网友回复"如果这么好福利,天天加班都愿意呢。其中,还把寺库CEO和京东刘掌门对比了一下~~确实是挺有槽点。

 

  传播效果:

  在这一轮传播热潮中,寺库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,应该说把它在公众心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。对于奢侈品行业,品牌认可度、信赖度是最重要的。更上一个阶梯的是,寺库把"奢侈品"这个略显负面的词,引导到了一个积极阳光,代表文化历史积淀的方向。虽然观念改变需社会长时间调整,但至少方向上是对了,至少,大家记住了寺库,记住了"寺库,我是奢侈品"的自信、优雅的女声。

更多